-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关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不仅可以恢复精力体力,还可以调节激素释放和心血管功能。睡眠质量是评价睡眠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健康水平[1]。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不仅可以恢复精力体力,还可以调节激素释放和心血管功能。睡眠质量是评价睡眠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健康水平[1]。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12.92%~52.84%,其中医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22.40%~52.84%[2-3]。睡眠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的睡眠障碍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生活困境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是个体面对生活压力或挫折时的“反弹能力”[4]。国内外现有文献证实人格、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影响睡眠质量,既往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可能与睡眠质量有关,如Hrozanova 等[5]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有保护作用;叶艳等[6]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是青年军人和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共同影响因素;汤淼等[7]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失眠的严重程度。但目前关于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心健康[8]、不良生活习惯、手机和网络依赖[9]、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10]等,少有研究探讨医学生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关系[6]。本文在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现况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联系,为改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2—5月在安徽省三所本科医学院校开展调查,分别为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这三所医学院一年级至四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每个年级根据班级列表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5个班级,最终每个学校抽取20个班级,共调查学生1 236人。剔除信息不完整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094份,有效应答率为88.51%。考虑到毕业班的学生一方面要实习,一方面要找工作,实施难度较大,因此本研究未调查该群体。
(二)调查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11]。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使用较多的于肖楠和张建新翻译修订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1],共包含3个因子、25个条目,分别为坚韧性(个体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强性(个体面对困境时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能使自己在过程中获得成长)和乐观性(个体在克服逆境时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情)。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1[11]。个体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本文根据CD?RISC 及其3个因子的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得分前27% 的调查对象确定为低分组(差),后27% 的调查对象确定为高分组(好)[12]。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3]由刘贤臣等[14]翻译修订,该量表评估个体近1 个月的睡眠情况,共7 个因子和18 个条目,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因子得分为0~3分,总分为0~21分,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4]。目前普遍以7 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分界值,即当PSQI≤7 分时,可认为睡眠质量好,若PSQI>7分则认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14]。
此外,本研究还收集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等)、是否为贫困生、是否有留守经历、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体育锻炼状况以及自评健康等内容。
(三)现场组织实施
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承担,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取得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研究对象自行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四)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 进行双录入。运用SPSS23.0 进行分析,对不同特征的调查对象睡眠质量进行了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调查对象睡眠质量情况
调查对象睡眠质量总分为(6.)分,存在睡眠问题(PSQI>7 分)的有276 人(27.1%),睡眠质量好(PSQI≤7分)的有743人(72.9%)。
(二)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及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lcyxyjysj.cn/qikandaodu/2021/050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