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06/30]
临床医学常规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不同,P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模式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不同,P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模式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近年来,PBL模式被引进我国并在多所学校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1,2]。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成立南京医科大学PBL教学中心,负责全校PBL教学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导师培训和认证、案例审核等工作。
一、常规PBL课程
1.传统PBL的装备。单独的PBL教室、电脑、圆桌、投影、黑板。
2.导师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将专任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和临床为主型。所有参与PBL教学的导师均来自上述四类教师。
3.学生来源。目前南京医科大学开展PBL课程的学生分别为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每个PBL教学班为10名学生左右,配备一位导师。
4.课程流程。每个案例分三幕,每一幕3课时,共计9课时,每一幕间隔时间为一周。
第一次课在导师带动下进行暖场、自我介绍,同时以自荐或指定的形式确定本次课程的主席和记录员(约20分钟);发第一幕给学生,在主席带领下进行第一幕的研读,提出与学习目标有关的问题,经汇总和总结,记录员记录本幕的共识目标(约40分钟);发第二幕给学生(内容同上),经研读后给出共识目标(约40分钟);最后团队反馈并评价所有参与者个人角色和团队角色,在行为和态度方面进行检讨和回馈(约20分钟)。
第二次课暖场、选出主席和记录员(约10分钟);根据第一幕所提出的问题,讨论并分享学生找到的文献资料,记录员需要进行总结记录(约30分钟);针对第二幕所提出的问题(内容同上,约30分钟);发第三幕给学生,研读第三幕,提出学习共识目标(约40分钟);讨论与反馈(约10分钟)。
第三次课暖场、选出主席和记录员(约10分钟);根据第三幕所提出的问题,讨论并分享学生找到的文献资料,记录员需要进行总结记录(约30分钟);分享第二次讨论成果(约20分钟);所有学习议题注入案例情境进行总结讨论和回顾(约30分钟);进行结案之前的团队回顾和评估(约30分钟)
5.导师、主席和记录员的角色扮演。教师主要从方向上对议题进行引导,防止学生跑偏,或者漏掉重要知识点;重点关注学生讨论中的异常表现,对人格或心理上的问题给予及时回馈,对团队进行潜移默化的疏导。主席是学生中的主导人物,记录员则需要条理清晰,字迹清楚,手速快。
6.课程的考核。每一次课程的讨论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具体包括课前的沟通、准备;表达;参与度;倾听和反思)打分。期末进行集中面试考核,三年级考核思维导图笔试;二年级考核撰写案例摘要以及本学期案例相关知识;一年级考核案例总结、PPT制作和汇报能力。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PBL课程
1.基于网络平台的PBL课程装备主要是学生私人电脑、私人空间,或不易被干扰的公共空间。最初的联络起始于教师建立的QQ群,随后课程中使用的网络可以由导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
2.导师来源不变。
3.学生来源不变。
4.网络PBL流程。在三次课程开始前一周,由导师建立QQ群,学生在指定时间入群,以留言的方式先相互了解、展开讨论,决定以什么形式、什么时间开展第一次案例讨论学习,不拘泥于特定时间。由导师提前预定会议,学生们提前5分钟入会,每人调试自己的音频和视频系统。
第一次课首先暖场,进行自我介绍,聊聊宅家的生活,增进大家的了解和感情;指定或毛遂自荐一位主席和记录员;由导师将案例第一幕和第二幕发给学生,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针对第一幕和第二幕要学习的目标主题;记录员总结、归纳;最后可以进行本场讨论的自评和他评。本次课结束后每一位学生针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线下自主学习,可以准备纸质的、电子的、PPT形式的,或者思维导图形式的各种学习资料以备第二次课程的展示和讲解。
第二次课以大家选定的时间和会议模式进行,暖场后选出本次课程的主席和记录员,要求所有学生先在QQ群分享自己对本案例的学习成果,供导师课下查看,也作为成绩评估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相互学习;在主席主持下展开对第一幕和第二幕的讨论;发放第三幕,形成第三幕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畅谈对本次网络学习的体会和建议。本次课结束后由记录员分享本次课成果。
文章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lcyxyjysj.cn/qikandaodu/2021/0309/838.html
上一篇:影像与临床诊断
下一篇: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